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在一阵长跑或蹲久之后,膝盖的下内侧有疼痛的感觉,而且在上楼梯或跨大步走路之后更为疼痛?如果有,那可能得了鹅足滑囊炎。
在人体中共有150个以上的「生理性滑囊」,这通常是由可分泌滑液的滑液膜所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外侧通常包围着网状血管群,主要分布在骨头和肌肉或肌腱之间、身体表面经常会摩擦到的地方、及肌腱通过骨头突起处。
例如肩膀、手肘、臀部和膝盖等等,它们对附近经常滑动的肌肉和肌腱,在活动时可能发生的碰撞和压力提供了润滑缓冲的功用。
反应性滑囊
另外还有些滑囊被称做「反应性滑囊」,与正常分布的生理性滑囊不同处在于,它们的分布没有固定的位置,只有在过度摩擦使用、受外力撞击或感染发炎时才会逐渐成形变大。
而拉丁文原意的鹅足滑囊,是指位于膝盖下方内侧的一个浅层滑囊,它位于膝关节胫骨突起的内侧,在大腿半腱肌、缝匠肌、以及股薄肌合并的肌腱之下(如图)。而此三条大腿内侧肌肉所掌管的动作,就是大腿的内收与向内旋转等动作。
由于此三条大腿内侧肌肉共同终止于上胫骨突起的内侧,因此鹅足滑囊炎经常发现于病人膝盖部位的不当使用或过度的大腿内收动作,例如蛙式游泳、反复的扭腰运动(如扭扭舞)或姿势不当的足球、篮球或羽球,出现不适当的膝盖扭曲动作之后引起。
另外直接摩擦碰撞到膝盖下内侧,如长时间的蹲跪动作,或因为膝盖退化性关节炎导致的膝关节内翻,及大腿腿型粗厚的患者也容易引起鹅足滑囊炎。
使力后疼痛
根据医学研究统计,约有75%退化性膝关炎的患者会有鹅足滑囊炎的症状。另外也有报告指出,扁平足或脚趾外翻的患者也容易得到鹅足滑囊炎。临床上可看到膝盖下内侧靠近胫骨突起部位有红肿现象,在按压碰触下会有局部的疼痛不适感。
此类疼痛不适感经常于上楼梯时变的更剧烈,特别在膝盖弯曲伸直时明显,在短暂休息后会改善。这类「使力后疼痛」和膝关节退化症患者,在从事下楼梯等增加膝关节负重的动作才会引发的膝内侧疼痛「负重后疼痛」,是不同的,膝关节退化症患者疼痛的位置也稍较鹅足滑囊为高。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疾病如大腿内收肌肉群的肌筋膜疼痛症侯群、腘窝囊肿、髋关节病变、股神经丛病变、腰椎神经根病变、或者股神经、闭孔神经、坐骨神经病变,或者膝关节内的前后十字韧带损伤,或者半月状软骨受伤,有时也会以膝盖下内侧的疼痛表现。
临床上也常因病患没有明显提到膝盖疼痛的位置与型态,以及有无其他部位的疼痛,加上诊断者未多询问病史及进行步态分析检查而遗漏,导致错误的诊断与重复无效的治疗。
突然发生内侧膝盖疼痛
如果突然发生内侧膝盖疼痛,建议先停止当下的活动,并且冰敷(每次约20分钟,一天3~4次,直到疼痛缓解),若无明显改善则需就医。
为避免将来复发,可在运动前先进行大腿内侧稳定肌肉群的牵拉暖身运动,加上运动当中需配戴适当的膝部护具,做完运动后进行15分钟的和缓运动。临床诊断上复健科专科医师先会做详细的病史询问、步态分析及身体理学检查,并配合软组织超音波的检查找出确切病灶所在。
对于怀疑有滑囊钙化或合并有其他膝盖骨关节退化疾病者,则会安排膝部的X光检查。若是由肌肉神经性原因,如腰椎神经根压迫症或肌筋膜疼痛症侯群,则会使用肌电图等电学检查来加以确定。
在复健科的物理治疗方面,可以使用干扰波、短波、银锥电刺激、低能量雷射治疗或者是震波治疗等,都有不错的疗效。另外复健医师也会建议病患服用适当的消炎剂及肌肉舒缓剂,并且接受复健医师指导正确的膝盖姿势(如弯膝时勿同时转动膝盖,以及减少爬楼梯、爬山等弯曲膝盖的运动、以避免刺激鹅足滑囊等)、大腿内侧三条主要内收与弯曲膝盖肌肉群的矫正与强化运动以及适当的辅具使用,并找出发炎背后相关骨骼肌肉组织的不稳定度,利用复健科的治疗性运动,或仪器训练治疗加以矫正。
对于症状较严重或久治不愈的的病人,则会使用低剂量的类固醇局部注射以治疗发炎情形。另外要提醒的是,由于发炎的鹅足滑囊对于局部的压挤较为敏感,因此一般的局部推拿、按摩或者针刺放血等治疗方式并不适用于此,不当治疗后有时会加重症状甚至导致局部细菌感染。
而在急性发炎期间,也不建议使用护膝或弹性绷带等方式过度包覆紧束此部位以免导致反复发炎。
鹅足滑囊炎的治疗性复健运动
1.患者可在膝盖没有负重的情形(如仰躺卧方式)之下,先做双膝弯曲成45度,再做两侧大腿以膝盖使力,互相向内压挤的动作。若双膝碰触会疼痛者可使用枕头或排球等柔软垫物置于大腿或膝盖中间再进行压挤动作。每次压挤动作持续5秒钟后放松,每回运动进行此类挤压运动5~10次,一天3回。
2.第一阶段运动完后,可缓慢弯曲右膝,将右侧踝关节后侧逐渐交叉放置于左侧膝盖上。然后进行以右膝向左臀部做用力弯曲的动作,同时右踝需靠在左膝盖前方。
每次弯曲动作持续5秒钟后放松,每回运动可进行5~10次,右膝作完同样的动作左膝也要作一回,一天3回。或者可以使用第一点中描述的球放于膝盖后侧,然后做用膝盖夹球的动作以训练大腿下方的内收肌。每回可进行5~10次,一天3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