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一直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生学说;在四季中,夏天是属火的,人的心火也旺,这是「养心」的关键时期。中医理论的心与西医解剖的心不尽相同,中医的心除了调节心血系统,更负责维持神经系统及外在表现精神状态。
夏天飙汗心脏负荷大 ,可致「心悸、失眠」 台湾中医诊所院长吴宛容表示,夏天天气温度升高,人体血管扩张,血流量比平时增加,心脏负担变大,再加上夏天流汗,身体水分蒸发让血液变得浓稠,容易出现冠状动脉堵塞,严重时会导致心肌梗塞。出汗是调节体温的其中一个功能,夏季天气炎热,微微出汗能够使气血调畅;但经常大汗淋漓,会造成阴阳两虚的状态。
吴宛容指出,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不仅会耗津伤血,还能伤及心阳,导致气血两伤、心失所养,出现心悸、疲倦、乏力、失眠、口渴等症状。所以夏季相对于其它季节更需「养心」。
中医看天热「心悸」分四证型 吴宛容指出,心悸主要的临床表现,是病人自己觉得心跳剧烈,胸中不适,惊慌不安。
「心气不足」:觉得疲劳且无力,动得愈多便愈觉乏力,容易失眠多梦、头晕冒汗且胸闷不适,此体质病患天热就大汗淋漓,进而造成气阴两虚。常用的中药以炙甘草汤、生脉饮为主。
「心血不足」:会出现心悸怔忡,觉得头晕目眩,看起来面无血色且唇色淡,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睡得少但梦很多。常用中药如归脾汤、甘麦大枣汤。
「血瘀气滞」:胸痛较明显,感觉像是针刺或绞痛,疼痛的部位固定,不会到处转移,嘴唇指甲青紫色,流汗多加上饮水量不足更易引发胸闷痛心悸,方用血府逐瘀汤、大黄蟅虫丸等。
「痰浊闭阻」:痰多又口苦,会心悸、胸闷,突然发作又突然停止,感到惊恐不安又烦燥,也会恶心呕吐,失眠且多梦,饮食偏肥腻厚味。适用中药如温胆汤加黄连等。
夏季多吃「酸性」、「补气」食物,减轻心脏负担
吴宛容建议,夏天天气湿热,非常容易出汗,如果出汗过多就会造成心脏的负担,伤津耗气。这时可以选择一些酸味的食物,例如:柠檬、乌梅、山楂,得以收敛、防止出汗,生津解渴。
「山楂荷叶茶」:山楂1.5钱、荷叶1.5钱,冰糖少许。冲入沸水500c.c.浸泡15分钟左右即可用。山楂能够开胃消食、活血化瘀,荷叶消暑清热利水。
另外还可以服用一些益气养阴的药材,如「生脉饮」,其中西洋参可补元气滋津液,麦冬可清心除烦,五味子则收敛止汗且酸味可生津。「生脉饮」制作方式:将西洋参5片、麦冬3钱,五味子1.5钱加入热水1000c.c.冲泡后即可饮用。
来源:台湾健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