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不少民众会尽量减少到医院去,医院也大多暂停或延缓非紧急性的医疗行为。当少了手术治疗后,患者的病况无法改善,长久下来就演变成慢性疼痛的问题。眼看疫情反反复覆,难道只能一直痛下去?对此困境,骨科医师建议:「或许可以考虑『介入性疼痛治疗』,有助缓解疼痛。虽然不能完全康复,但确实能大大提升生活品质。」
慢性疼痛常见部位是肩、颈、腰椎 其次膝关节
疫情期间身体的不舒服,不少人选择能忍则忍。除了觉得开刀还要进行 PCR 检测很麻烦,更不想去人来人往的医院里增加任何风险。可是患者原本身上的疼痛却不曾停歇,长期疼痛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也间接影响到人际关系与日常生活。
慢性疼痛常见疼痛的部位是在肩、颈、腰椎,其次是膝关节等。多数成因复杂,有些是因为退化造成、有些可能与姿势不良、甚至与过往的旧伤有关。
但疫情期间不论是医院的疫情考虑或是家属不放心,常见的一般手术像是人工关节置换、脊椎手术大多暂缓。在不开刀的情况下,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患者的疼痛吗?台湾骨科主治医师应思汉指出:「『介入性疼痛治疗』或许是个解方,经过介入性疼痛治的疗患者不仅能有效提高生活品质、也不用再长时间服用止痛药。」
其实「疼痛治疗」面向非常广泛,过往有些会透过特殊的物理治疗,或利用声光、电波、电磁波等等都是疼痛治疗。而所谓的「介入性疼痛治疗」则更进一步,透过扎针的方式来让患者疼痛感受降低。像药物注射、针灸或是高频热凝疗法等方式,都属于「介入性疼痛治疗」。其中「高频热凝疗法」,对于骨刺、肩颈酸痛或是椎间盘突出这类疼痛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应思汉分享临床上遇过的案例,一名患者肩膀旧伤导致关节严重磨损。考虑肩膀关节置换非常麻烦,后遗症又多,患者自己一直不想开刀。后来选择高频热凝疗法治疗,使用通电的细针让神经睡着,成功阻断疼痛传导、缓解症状,减痛效果非常明显。
高频热凝疗法让痛觉神经睡着了!
「高频热凝疗法」主要是透过机器稳定控制高频率的电流,能够阻断神经细胞传递疼痛讯号,在国内算是相当普遍的一种介入性疼痛治疗方法。不少人担心让神经睡着后会不会同时影响到活动与力气?应思汉解释:「人的神经可分成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感觉神经传递冷、热、痛觉及触觉,运动神经负责管肌肉运作。特殊频率的电流只会将感觉神经麻痹,不影响运动神经,当然可以正常活动。」
对于害怕开刀或是不适合一直吃药的民众,高频热凝疗法是不错的选择。尤其在疫情之下不方开刀,藉由高频热凝疗法这样的介入性疼痛治疗,就能恢复原本的生活品质,不必再忍受疼痛的问题。
只是唯独要注意「高频热凝疗法」并不是根治疾病的问题,而只是单纯缓解疼痛。也就是只有治标,而没有治本。有些膝关节或髋关节退化的患者接受高频热凝疗法治疗后就不痛了,误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康复,开始无所顾忌地使用关节。失去疼痛这道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正常的活动反而让关节继续磨损,等到神经半年到一年后醒过来,反而因为磨损更厉害而感觉更痛。
目前「高频热凝疗法」可以申请健保给付,但审查流程繁琐,也有不少民众直接选择自费接受治疗。像是年纪大或身体状况不适合手术的民众,都有机会藉由介入性疼痛治疗改善疼痛的问题,重拾健康正常的生活。
来源:台湾健康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