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菌种具有差异性
消化性溃疡是常见的疾病,约有5.10﹪的人口在其一生中都曾碰到,常见于十二指肠和胃,而幽门螺旋杆菌是致病的重要成因。过去数十年来消化道溃疡盛行率大幅降低,与广泛使用氢离子帮浦阻断剂和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成功治疗有很大关联。
然而根据长庚医院研究显示,十二指肠溃疡不管有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盛行率都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但胃溃疡合并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则无此现象,暗示两种溃疡经过治疗的长期预后并不相同,在进一步研究后揭开「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旋杆菌菌种具有差异性」的重要发现。
UreaC基因3型的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溃疡存有显着关联,但与十二指肠溃疡无关联性
由林口长庚胃肠肝胆科叶昭廷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尿素.(UreaC)的基因型分类后发现,UreaC基因3型的幽门螺旋杆菌与胃溃疡存有显着关联,但与十二指肠溃疡无关联性;这项研究成果已于2021年6月发表在国际期刊「转译研究(Translational Research)」。
这项讯息将可提供医师对于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及后续追踪的参考,尤其对于诊断为胃溃疡患者,务必进一步确定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并予以根除。希望此研究成果未来能对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提供更准确的治疗方向。
研究团队收集600名接受胃镜检查个案的胃部切片检体进行比较研究
林口长庚胃肠肝胆科叶昭廷教授研究团队是收集2019年共600名接受胃镜检查个案的胃部切片检体,与2001年1,030名个案进行比较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旋杆菌发生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基因组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支古老的菌株,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会引起粘膜的慢性发炎,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旧观念认为人体的肠胃溃疡等疾病,与吃辛辣食物、压力等造成相关,与此同时一直认为没有任何细菌能长时间在胃部强酸的环境下生存;而现今约有50%的世界人口能在其肠胃道中发现幽门螺旋杆菌之存在,但超过80%的带菌者并不会表露病征。
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人口众多
根据统计,健康人口群中,感染胃幽门螺旋杆菌人口众多,这些感染者也是罹患胃腺癌的高危险群。疾病调查显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幽菌感染率高达90%以上,胃溃疡患者高达70.90%,胃炎患者也达70.90%,胃癌患者则达50.60%。若投与特定抗生素进行灭菌根除疗法,消化性溃疡复发率可由75%降至5%。
当消化性溃疡经长期治疗仍无法痊愈或缓解,通常即须考虑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可能性,并投予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只要正确诊断、予以适当的抗生素处方,可以达到很高的治愈率。
民众如果检测是幽门螺旋杆菌造成之溃疡,应该积极的接受治疗来减少溃疡的复发。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幽门螺旋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也是一个被确认可对人类致癌的原核生物,不可不慎!幽门螺旋杆菌并非难治之症,只要正确诊断、予以适当的抗生素处方,可以达到很高的治愈率,避免长期肠胃溃疡反复产生,亦可提升生活质量,摆脱胃痛困扰重拾健康。
病人应避免长期肠胃溃疡反复产生
来源:台湾长庚医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