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员的营养很重要
运动员热量与营养素消耗比一般人多,比赛训练前后须补充营养,且要依照各人身体特性、训练强度和比赛项目来决定营养补充的种类与份量。以下是常用原则。
五大营养素
一、醣类
为肌肉运动主要能量来源。「醣」泛指所有碳水化合物,如肝醣、纤维质、淀粉等;「糖」指具甜味醣类,如葡萄糖、麦芽糖等。经胃消化、小肠吸收后,由肝脏与肌肉储存为肝醣,血液中则为葡萄糖。1克醣氧化可产生4大卡热量。
热能不足时食物中及体内蛋白质会被当作能量分解。当醣类不足供应能量所需时,脂肪会被分解产生代谢物,称为酮体。酮体堆积在体内会造成脱水及大量离子流失,称为酮酸中毒。
运动员需摄取适当醣类以满足训练和运动所需的热量,并恢复肌肉肝醣存量。运动后休息若少于8小时,应尽量补充恢复肌肉肝醣,通常要以快速方法,摄取含糖量大,升糖指数(GI值)中至高的食物,以利身体使用进而合成肌肉肝醣。其补充量建议如下:
1.运动后恢复期(小于8小时):1~1.2 克/公斤体重/小时。
2.运动后恢复期(一天)
(1)低强度训练:5~7克/公斤体重/天。
(2)中高强度耐力训练:7~12克/公斤体重/天。
(3)激烈运动:10~12克/公斤体重/天。
二、蛋白质
是人体肌肉主要元素,包括酵素、荷尔蒙及神经传导物质等。分解后会再被合成并反复新陈代谢。很小单位称为胺基酸,胺基酸结合为胜,再大就是蛋白质。1克蛋白质氧化可产生4大卡热量。蛋白质可修复因运动受损的肌肉,但摄取过量(超过2克/每公斤体重/每日)会造成肝脏肾脏过大负担。
不同类型运动之蛋白质摄取建议量为:
1.普通强度运动(每周4~5天,每次30分钟):0.8~1.1克/每公斤体重。
2.肌力训练(维持期):为1.2~1.4克/每公斤体重。
3.肌力训练(增强期):1.6~1.7克/每公斤体重,肌力训练结束后,身体会分泌合成蛋白质激素,结束后应食用富含蛋白质的餐点。肌力训练后48小时会影响蛋白质代谢,因此隔天用餐时仍要大量摄取蛋白质。
4.耐力训练:1.2~1.4克/每公斤体重,为让训练时热量来源醣类不缺乏,需补充足够主食或适量点心。非训练日时每天摄取醣类也建议占总热量55~60%,其余才是蛋白质。
5.阻力训练:为1.2~1.7克/每公斤体重。
6.断续高强度训练:1.4~1.7克/每公斤体重。
7.控制体重期:1.4~1.8克/每公斤体重。
三、脂质
是身体活动能量来源,也是神经与细胞膜的主成分。1克脂质氧化产生9大卡热量。醣类不足供应能量时脂肪会被代谢利用。运动时骨骼肌较脂肪细胞容易储存脂质。
四、维生素
为一系列有机化合物,是身体所需微量营养素。一般无法自己产生,需由饮食补充。可促进醣类生成能量,预防生活病。脂溶性维生素不可摄取过量。
五、矿物质
维持与调节身体机能不可缺的微量营养素,可形成骨骼、传达神经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并触发身体化学反应。
运动员使用增补剂的建议
营养增补剂或称补充品,原先是为补足缺乏的营养素,越来越多人补充目的是为提高运动能力。单靠补充品并不能达到很好运动表现。透过适度训练、适当饮食营养和适度休息,才会有很好效果。服用前也须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并考虑自身状况、训练情况及运动种类,在专业医疗人员建议下使用。
任何营养补充品食用前很好先查询禁药手册。例如同化性增补剂常是类固醇的别名,使用前可咨询运动营养师或运动医学医师等合格医疗专业人员意见。平常练习时可尝试,比赛前不要试新东西。
多数增补剂生产制造并无明确规范,且效用缺乏足够科学证据,也还没有充分疗效、纯度和安全测试。误导性产品讯息如:「纯天然成分」、「不含西药」、「纯植物萃取」并不代表安全。多数增补剂的适当剂量与长期副作用都不明确,「多吃常吃」不见得更好。各类新鲜高质量食物所组成的营养均衡饮食,才是很好的增补剂。
常见的运动增补剂
一、精氨酸(arginine)
据说可快速提高运动能力,长期使用可刺激肌肉蛋白质合成。大豆蛋白含精氨酸,可能促进内源性生长激素分泌,也有说法是可能增强一氧化氮产生,引发肌肉蛋白质合成效果。短期口服可能安全,孕妇与哺乳很好不要长期使用。过敏气喘者不建议使用,且不可和降血压药物并用。每日3~9克,或250毫克/公斤体重/天。
二、支链氨基酸(Branched-Chain Ami-no Acids, BCAA)
人体所需胺基酸当中,有9种身体不能自行合成,需摄取食物获得,称为「必需胺基酸」。其中三种支链氨基酸可形成蛋白质。支链氨基酸是骨骼肌胺基酸主要成分,是能量重要来源,可延长耐力。BCAA可能有助补充身体脂肪损失和维持高水平运动表现,也有人说可减缓慢性疲劳或过度训练症状。它可补充消耗掉的支链氨基酸,增加蛋白质合成及生长激素分泌,在低热量饮食时保持脂肪和醣原优先代谢而非蛋白质,防止血浆麸酰胺酸下降。BCAA可抑制饮食中色氨酸穿过血脑屏障,导致脑部血清张力素(与调控中枢疲劳的大脑区域有关)下降。BCAA也可能降低血糖。多巴胺、甲状腺药物和降血糖药物会和BCAA交互作用,类固醇会降低BCAA效果。BCAA可和其它氨基酸一起使用,每日或运动前5~10克。
三、肌酸
肌酸是天然有机酸,宣称疗效可增加爆发力和增大肌肉。目前运动用肌酸主要分两种:水合型肌酸(Monohydrate Creatine, 一代肌酸)和乙酸乙酯肌酸(Creatine ethyl ester, 二代肌酸)。有些产品添加葡萄糖、牛磺酸等吸收较好。肌酸主要储存在骨骼肌和肝脏。水解后可快速生产三磷酸腺磷酸(ATP),提供肌肉收缩能量。肌肉内大量储存肌酸,可提高ATP转化率和增加磷酸再合成,使恢复周期更短和整体训练负荷提高。肌酸耗尽会限制无氧运动。游离肌酸可刺激蛋白质合成并促进肌肉吸收水分,使肌肉质量和肌力增加。肌酸对无氧运动能力有些许效果,特别是短持续时间、重复、高强度运动。
对有氧训练或运动表现无帮助。素食者(平常不摄取鱼和肉中的肌酸)补充肌酸获益会更大。一般来说无严重副作用,但应注意肌酸会造成尿液浓度增加近90倍,肾功能不好者应注意使用。合并使用非类固醇抗炎药等具潜在性肾毒性药物者,也应慎用并密切监控。使用后有人会恶心、腹胀、腹绞痛和腹泻。
在炎热潮湿条件下,使用肌酸应充分补充水分,以免诱发肌肉痉挛和拉伤。另可能伴随水分潴留,与增加运动时腔室压力导致慢性腔室症。有些推荐载入剂量20~30克/天(5~7克,每日四次)吃5至7天,后改为2~4克/天以保持肌肉内肌酸储存。
其他研究则认为肌肉内肌酸存储以2~3g/天剂量就可达相同水平且不需加载剂量。可根据体重:0.3克/公斤体重/天的载入剂量与0.03克/公斤体重/天的维持剂量。
「越多越好」的原则在此未必适用,因为肌肉储存肌酸上限为5克肌酸/公斤肌肉,过量肌肉也用不到。
来源:台湾长庚医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