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岁的小美(化名)因多日高烧不退、淋巴结肿大,就医检查后,确诊为急性淋巴型白血病。在接受化疗后,于追踪时发现仍有残存癌细胞,经医师与家属沟通后,同意采用免疫疗法,将标靶药物经点滴注入。完成 2 疗程后已测不到癌细胞,目前情况良好,并接续进行化学治疗。
中国医药大学儿童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主治医师苏旻昱表示,儿童癌症是造成儿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每年台湾约有 500 位儿童确诊癌症,发生率约为每十万名儿童中有 12.9 人,罹患癌症对于孩子及家庭无疑是重大的打击。
急性淋巴型白血病症状
急性淋巴型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儿童常见的恶性疾病,致病机转尚不清楚,已知因素有先天染色体异常、大量暴露辐射线或化学毒物,某些病毒感染也可能增加罹病机率。
苏旻昱指出,因为血液中不成熟的芽细胞在骨髓增生,影响正常的骨髓造血功能所致。需经由抽血和骨髓检查确诊。临床症状,包括脸色苍白、不明出血、身上多处出血点或瘀斑、骨头痛、不明原因发烧。
急性淋巴型白血病治疗方法
苏旻昱表示,治疗急性淋巴型白血病的方式有化学治疗搭配脊髓腔内化学药物注射,以控制及预防中枢神经系统被白血病细胞侵犯,疗程约两年半到三年,在台湾的五年存活率有 90% 以上,并非想象中的绝症。
临床上,常见以造血干细胞移植(骨髓移植)处理难以治疗或治疗后复发的白血病。近年,还有免疫疗法和细胞治疗(如 CAR-T),让病人体内的免疫细胞和癌细胞做连结,以驱使自体免疫细胞攻击白血病细胞。
而针对治疗后仍测得到微量残存癌细胞的白血病,或特殊型别的白血病,例如:费城染色体阳性的白血病,医师会评估透过免疫药物的使用,以达到更好的疾病控制,甚至有可能避免后续的造血干细胞移植。
来源:台湾健康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