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疫情不但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医疗资源的重新分配下,也让我们忽略了疫情外的慢性疾病,尤其是初期没有症状的无声杀手─骨质疏松症。
近日国际报告显示:在疫情下,活动限制减少了跌倒机率,髋骨骨折患者似有减少,但脊椎骨折患病率却比以往更多,这意味大多数人忽略了骨松骨折的防治,尤其疫情的限制性措施,身体缺乏活动和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已增加骨质疏松症罹患率。
骨质疏松症已被认定是造成人类失能的第二大因素,在防疫以维护健康的当下,也应注意骨质疏松症正随着岁月与疫情的脚步渐次侵袭我们的健康与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3层次
01、生活型态
1、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摄取需要足够:因钙是造骨需要的原料,而缺乏维生素D,会影响钙的吸收,若因疫情隔离或很少晒太阳,则应考虑补充800至100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另每日应摄取1000至1200毫克的钙质;中老年骨骼肌肉较易流失,尤其疫情时,活动减少,尤应补充足够蛋白质,约1.2克/体重每公斤/日。
2、戒烟,饮酒不过量。
3、负重与阻抗运动:疫情期间可在家里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在此提供台湾骨松肌少关节炎防治学会在在线的「顺行无碍日常篇」以及「顺行无碍健身操」的连结。
4、预防跌倒:疫情期间更应注意居家安全,如:防滑、物品置放等。
02辨识个人是否有罹患骨质疏松症危险
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有赖于双能量X光吸收测量器测定脊椎或髋部骨密度;有时也应做脊椎X光检查,因有3分之2以上的脊椎压迫性骨折是没有症状,且有的脊椎骨密度是正常或低骨量。在疫情期间,民众可自我筛检是否有急需做以上之诊断检查:
1、根据骨折风险评估工具,10年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机率:高风险的定义为:主要骨松性骨折≧20%或髋骨骨折≧3%。
2、突发或变严重的背痛或困难脊椎弯曲。
3、出现身高变矮、握力减少、驼背、经常跌倒等现象。
03、骨质疏松症/骨折治疗
主要是药物,其目的在减少骨质流失、增加骨密度和减低骨折或再次骨折的发生率。
根据国际医疗的共识,建议以下的病人应接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治疗:停经后妇女或50岁以上男性有髋部或脊椎骨折者、以双能量X光吸收测量器测定脊椎或髋部骨质密度,T值小于或等于-2.5者、或T值在-1.0至-2.5为骨质流失者,且其骨折风险评估工具之主要骨松性骨折≧20%或髋骨骨折≧3%者。
多数人以为脊椎压迫性骨折或股骨颈骨折接受手术即可,殊不知手术主要的目的是使病人减轻痛楚和回复部分活动能力,但对造成骨折的骨质疏松症并没有回复的作用,所以若未接受进一步的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再骨折的机率将会倍数增加。
目前的骨松药物种类
抗骨质再吸收剂药物
〈1〉停经后荷尔蒙治疗:主要用于60岁以下骨松高危险停经妇女预防性用药。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3〉双磷酸盐:使用前需评估肾脏功能。
〈4〉RANKL(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单株抗体:不可任意停药超过一个月,会有反弹性骨松或骨折的风险,欲停药需咨询专科医师。
造骨刺激药物
副甲状腺素及类似剂和硬化蛋白(sclerostin)抑制剂。
骨质疏松症药物的选择应和专科医师做详细讨论,包括个人身体状况与药物可能之副作用,另也要考虑在疫情下使用之便利性与风险性。
在使用药物中,除了一定要补充足量之钙与维生素D,若要施打新冠病毒疫苗,RANKL单株抗体和硬化蛋白抑制剂需与疫苗间隔4.7日,双磷酸盐注射剂需与疫苗间隔7日。
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髋部和脊椎骨折,与死亡率增加、生活质量下降和失能息息相关,且这些患者需要包含全面护理和多个医疗科系参与的康复计划,在疫情下,这样的照护势必受到影响。因此「预防胜于治疗」,所以不要忘了以上所建议的骨质疏松症的防治三部曲!
居家运动示范
▲ 膝关节运动
目的:维持膝关节活动度
动作:平躺时,将膝盖做来回弯曲、伸直的动作为1回合,进行10回合
▲ 上肢运动
目的:活动上肢与躯干伸直动作
动作:背部挺直,手肘打直,双手平举至胸前,停顿5秒→双手缓缓向上高举,手肘贴紧耳朵,停留5秒后,再缓慢放下。此为一次,整个循环共需作5次。
来源:台湾长庚医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