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导管治疗是临床上常见且重要的手术,成功挽救不少患者性命!但心导管手术可能会造成患者的背部、手臂出现红疹、疼痛等放射性皮肤炎症状,皮肤科魏楷哲医师提醒:「放射性皮肤炎通常是延迟发生、且渐进性恶化,患者若没有告知病史,有时会被认为接触性湿疹或硬皮症。」尤其是接受过不只一次心导管的患者,更应留意自己皮肤状况。
心导管治疗让辐射剂量累积!病友提高警觉皮肤状况
心血管疾病盛行率迅速增加,也让全世界接受心导管治疗的患者数大幅提升,根据统计台湾每年有超过三万五千人、美国更是超过一百万人接受心导管支架置放术。心导管手术好处多,不需要全身麻醉开胸,利用放射线照射显影心脏冠状动脉便能进行治疗。
但手术明明是通血管,为什么也会让皮肤出现红疹、疼痛?台湾皮肤科主治医师魏楷哲解释:「传统心导管治疗辐射暴露剂量不高,只是随着现今国人平均寿命增加,有些患者一生接受多次心导管治疗,而每次治疗辐射剂量的累积,当剂量过高就可能引发皮肤伤害。」
尤其近年来接受心导管手术患者量大增,因心导管引起皮肤放射伤害患者也随之增加,魏楷哲医师在临床上观察发现,因放射皮肤炎延迟发生的特性,有时未能直接联想出是心导管手术造成。
但民众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心导管手术后,多数患者初期都是轻微的皮肤发炎,尽早进行处置后就可得到改善,唯独担心因为延误处置而出现严重溃烂伤口,魏楷哲医师提到:「依据临床研究显示,出现溃烂伤口的发生率约 0.42%,以台湾每年 3 万 5 千人接受心导管支架置放术,大约估计每年有 154 名严重放射性皮肤炎患者。」
什么是放射性皮肤炎?症状、好发部位一次明了
【放射性皮肤炎小档案】
放射性皮肤炎(radiation dermatitis),是因为接受高剂量的放射线暴露所引起,除了癌症放射线治疗、核能事故意外暴露,医疗相关治疗,例如:心导管治疗也是重要的来源。
初期症状:皮肤红疹、皮肤痒、皮肤热烫、可能合并疼痛
好发部位:右上背部、右手臂、下背部
高风险族群:过度肥胖(BMI>30)、冠状动脉血管长期严重栓塞、累计接受三次以上心导管病史
民众不用过于担心,因为心导管后发生放射皮肤炎是偶而会出现,且多数患者都是轻微的皮肤发炎,尽早进行处置后就可以改善。
唯独担心出现严重溃烂伤口,魏楷哲提到:「依据临床研究显示出现溃烂伤口的发生率约 0.42%,以台湾每年 3 万 5 千人接受心导管支架置放术,大约估计每年有 154 名严重放射性皮肤炎患者。」
放射性皮肤炎延迟发生!「主动告知」病史很重要
放射性皮肤炎若未尽早治疗可能导致伤口持续恶化,甚至严重的皮肤纤维化、溃烂,这时患者会感受到难以控制的疼痛、搔痒。这类型的伤口无法藉由传统的伤口照护、人工敷料或简单清疮植皮来愈合,需要大范围的手术与重建, 因此对于患者的生活、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尽早诊断很重要,但放射性皮肤炎常会被误认为是「接触性湿疹」或「硬皮症」,主要就是患者没有适当的提供过去辐射暴露病史的状况,加上心导管手术引起的放射皮肤伤害是延迟发生,发作时间是数个月甚至数年后才发生,更难直接联想导致错过治疗黄金时间。
放射线暴露对皮肤的伤害常被忽略,如今心导管手术的普及性、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因此我们更该高度重视心导管与皮肤上的相关联,若曾做过心导管治疗的患者出现皮肤状况,应尽早寻求专业医师帮助并主动告知相关病史,以及早诊断治疗。
来源:台湾健康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