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断层显示胃癌肿瘤。
台湾肝胆肠胃科陈家辉医师,考虑严重的营养不良将影响治疗成效,先以腹腔镜进行胃肠改道,提升营养状况,再安排化疗、放疗缩小肿瘤后,再执行根除性的「次全胃切除及淋巴扩清术」,曾先生状态恢复良好、恢复进食,目前定期回诊追踪。
▲陈家辉医师提醒民众,胃癌的发现时机和首次手术攸关病人预后,因此民众如有胃部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胃癌好发于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恶性贫血、胃腺瘤性瘜肉以及嗜盐腌、煎炸、炙烤,烟熏鱼、肉和高香料食品者,由于罹癌初期症状不明显,因此病人易忽略胀气、食欲不振、疲倦、体重减轻等警讯,但胃癌进程快,若等到出现严重症状才就医,病情多已延误。
在临床上「根除性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流方式,陈家辉医师指出,胃的构造从上到下可分为胃底、胃体、胃窦3个部分,治疗胃癌好的方式是依照肿瘤位置执行「次全胃切除」或「全胃切除」,再合并淋巴廓清,才能有好的预后。而部分癌症晚期的病人虽无法进行根除手术,但也能针对肿瘤造成的出血、穿孔及阻塞进行姑息性治疗,如肠胃绕道、辅助性疗法缩小肿瘤,手术切除部分肿瘤,以提升生活质量。
以曾先生为例,他的肿瘤长在胃窦处,导致胃下半段出口处完全阻塞,食物无法通过,甚至侵犯至胰脏,若直接手术,与胰脏交接处的肿瘤将无法彻底切除干净,加上长时间未进食的缘故,曾先生的体重不仅不到50公斤,营养指数更仅有2.4g/dl(正常为3.5g/dl),在营养不良的状态下,肿瘤切除手术的风险极高。
为此,医疗团队先以提升营养状况为目标,除了给予静脉营养,也用腹腔镜将小肠上拉,与胃体相接,完成胃肠改道;此种作法免除过去肠胃道阻塞患者要做小肠造口灌食的不适,让曾先生得以进食,再辅以化学治疗、放射治疗等辅助性疗法缩小肿瘤。5个月后,曾先生营养指数上升至3.8g/dl,体力变好外,病灶范围明显缩小,与胰脏的界线清晰,医疗团队再以微创方式进行根除性手术,切除2分之1的胃、清除周边淋巴;术后7天,曾先生已能由口进食,2周后平安出院,定期返诊追踪。
近年医疗技术进步,胃癌手术存活率明显提升,第1期就手术的5年存活率高达90%,尽管是第4期胃癌,5年存活率也有10%,但陈家辉医师说明,并非所有第4期患者皆能以此种方式治疗,仍须视病灶的扩散程度、营养状况加以评估,与病家讨论适切方式的治疗方式。陈家辉医师同时提醒民众,胃癌的发现时机和首次手术攸关病人预后,因此民众如有胃部不适症状,应尽早就医,以免延误治疗时机。
来源:台湾健康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