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肿瘤占所有肿瘤不到 1%,是一种相当罕见的肿瘤,好发于 50 岁左右的民众。如果发现有长期的慢性腹部胀痛,或是食欲不振,当提高警觉、及时就医检查。
1 位 57 岁的阿伯,因为上腹痛了好几个月,还时常伴随恶心感,在自行用药后症状仍然持续,所以接受内视镜检查,发现除了有胃溃疡和良性大肠息肉,腹部超音波并没有明显的异常。
后来在相关药物治疗后,他的症状并没有改善,因此安排进一步的断层扫瞄,发现他的胰脏后方有 1 个 4 公分大的肿瘤,经诊断为「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
罕见不易发现 且多在变大后才有明显症状
腹膜是指在存在高等脊椎动物腹腔中的一层黏膜,主要由间皮细胞所构成,是藉由结缔组织的支持所形成的一层膜状组织。腹膜包覆大部分腹腔内的器官,能分泌黏液润湿脏器的表面,减轻脏器间的摩擦,具有吸收撞击保护内脏的效果。
腹膜后肿瘤是指发生在「腹膜后间隙」的肿瘤,腹膜后间隙是腹膜后与脊柱旁筋膜之间的空隙,它的范围颇广,上达横膈,下至盆膈。它处于体内非常核心的位置,内容物包含脂肪、结缔组织、大血管、以及部分重要器官。
腹膜后肿瘤占所有肿瘤不到 1%,是一种相当罕见的肿瘤,好发于 50 岁左右的民众,但 80% 的腹膜后肿瘤,属于恶性的肉瘤或淋巴瘤。它的生长速度很慢,通常在肿瘤变很大的时候,才有显著症状,可能以慢性腹部胀痛,或食欲不振表现,身体检查有时会察觉到有腹部肿块或是腹围增加。
由于腹膜后肿瘤往往是意外发现的,没有任何抽血数据,或是癌症指数可以用来参考,像文中的阿伯抽血报告都很正常,所以需藉由腹部超音波(但易受肠气干扰)、电脑断层、以及核磁共振,加上正确的病理结果,才能确定诊断。
病灶位置不易开刀 现以电化疗或标靶药物治疗
腹膜后肿瘤可以透过外科手术切除病灶,且能提供完整的标本来做病理化验,是黄金治疗方法;不过因为腹膜后间隙位在体内较深的位置,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目前以化疗、电疗、或标靶药物来治疗,但效果并不显著。
文中的阿伯后来决定放弃治疗,分享这个罕见案例,是希望民众不要忽视身体的不适,当有腰腹部胀痛不适时,应该多所警觉;同时能听从医师建议,接受适合的检查与治疗,并能保持乐观正向的态度,勇敢面对各式各样的疾病。
来源:台湾健康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