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型糖尿病比例远低于第2型糖尿病,只有约1%不到,但发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疾病风险因子却不清楚。
代谢科的新研究发现,第1型糖尿病人若有一等亲属罹患第2型糖尿病,本身发病年龄又小于20岁,其发生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风险将比没有一等亲属罹患第2型糖尿病的第1型糖尿病人增加2.61倍。
这项研究报告已刊登在2021年12月国际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的子期刊「JAMA Network Open」。
因此,针对较早发病的第1型糖尿病人,医师可以在门诊时运用简单的家族史筛选,找出高风险族群,给予及早的预防与介入措施,以降低将来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
第1型糖尿病绝大部分是自体免疫疾病,当胰脏小岛中的β细胞被破坏,会导致胰岛素无法正常分泌。
第2型糖尿病则是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降低,产生阻抗,致血糖无法进到细胞,胰脏便更努力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有限,逐渐分泌不足,使得大量葡萄糖留在血液里造成高血糖,形成糖尿病。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口渴、频尿、易饿、不明原因体重下降、视力模糊、牙龈和尿道反复发炎、体力变差、嗜睡等。
● ●●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
第1型糖尿病和第2型糖尿病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也不同。
第2型糖尿病的重大心血管不良事件与胰岛素阻抗有关,第1型糖尿病则仅少数文献推测可能与肾脏病变的存在与否有关。
由于第2型糖尿病具明显家族遗传特性,有研究已经证实第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等亲属是具有高胰岛素血症及进一步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高风险族群。
因此推测第1型糖尿病的心血管风险是否也与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存在有相关,而可以考虑使用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关连,作为第1型糖尿病人的重大心血管疾病易感性标志。
建构模型
为解开此关联性,林口长庚新陈代谢科及儿童内分泌科与长庚医院巨量数据中心合作。
运用领先全球的家族关联分析方法,从健保数据库建构全台大规模的第1型糖尿病家族病史关系模型,推定第2型糖尿病的家族病史和第1型糖尿病的大小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联性。
共计收集1万多位第1型糖尿病人资料,其中具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者共1,302位,与没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9,935位资料进行研究。
并发症风险
研究结果发现,第1型糖尿病人若有一等亲属患有第2型糖尿病,且本身发病年龄小于20岁,其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相较于没有第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第1型糖尿病人增加2.61倍。进一步看小血管的病变,其肾脏病变风险亦增加1.44倍、视网膜病变风险增加1.28倍、神经病变风险增加1.24倍。
全球
这是台湾也是全球首度针对第1型糖尿病人,以建立家族病史模式的大规模研究,厘清了过去只能从学理上推测家族第2型糖尿病史的影响。
首次
希望利用此研究成果,在临床上针对较早发病的第1型糖尿病人,运用简单的门诊家族史筛检,找出高危险族群,给予及早的预防与介入措施,从饮食、运动、药物等各方面去控制,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
来源:台湾长庚医院、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