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来愈多的研究显示干癣并不只是皮肤病,也是一种全身性的发炎疾病。根据长庚医院的新研究更显示,干癣病友与一般人相比,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1.16倍,其中若属女性族群更高达1.41倍。
林口长庚医院皮肤部教授纪景琪指出,干癣并不只是一种皮肤病,而是一种系统性的发炎疾病,与体内许多器官的发炎反应,如心肌梗塞、慢性肾病、脑中风、眼部葡萄膜炎等都有所相关,多项数据也指向与肠道健康有管关联。
干癣跟肠道健康有关
纪景琪说,「皮肤上皮」与「肠道上皮」存在很多相似处,两者皆有充沛的血管及存在很多微生物丛,需接受来自外界的刺激,并扮演着人体不可或缺的免疫防御角色,其中干癣病人比起正常人有更高的风险会发生发炎性肠道疾病。
「如发生克隆氏症的机会是正常人的2.53倍,发生溃疡性大肠炎的机会是正常人的1.71倍。」但纪景琪表示,过去干癣研究中,对于罹患大肠结肠癌的机会则不清楚。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长庚医院研究室分析了27万7115位干癣患者的资料,利用国内外研究资料进行大型统合分析,发现与一般人相比较,干癣病友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为1.16倍,其中的女性族群,更是一般人的1.41倍。
干癣患者注意腹痛血便
干癣是一种慢性发炎性皮肤病,形成的原因包括了先天的基因遗传及后天环境因素等,在台湾的盛行率约为千分之2.3,全台湾大约有5万名以上的干癣患者。
干癣的皮肤典型病灶为红色发炎斑块,经常伴随有皮肤脱屑、发痒等症状。当干癣的皮肤病灶发炎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皮肤红肿和关节疼痛。冬天低温日照少、熬夜、压力、感染、肥胖及烟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作息,皆会引发或恶化干癣。
纪景琪提醒,干癣患者日常生活应控制病情,若出现腹痛、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等情形,就应积极就医检查治疗,避免延误。
满50岁记得肠癌检查
大肠癌位居全国癌症发生数第1位,每年约有1万多人诊断大肠癌,大肠癌初期没有明显症状或轻微症状,随肿瘤演进,可能出现腹痛、血便、排便习惯改变、体重减轻等情形。
林口长庚医院肝胆胃肠科李承翰医师表示,大肠癌大多是由大肠瘜肉演变而成,如果能在瘜肉发展成癌症之前,将其切除,就可以降低肿瘤产生的机会。
目前推行四癌筛检,为50岁至未满75岁民众,提供每2年1次粪便潜血检查,此外大肠镜检查与钡剂下消化道摄影更是检查大肠瘜肉的利器。
来源:台湾健康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