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岁林小姐自初中起就有经期下腹痛的问题,痛到冒冷汗、呕吐,常需服用止痛药,甚至到医院打止痛针,多年来持续为经痛所苦,甚至从月经来潮前几天,就开始感到恐惧不安,造成极大的心理与生理压力。
经痛问题
许多具有经痛问题的女性,常与止痛药为伍,但只是治标不治本,多服止痛药恐造成肝肾负担,且有造成肠胃道出血的可能性,而中医根据体质证型从根本进行治疗,不仅帮助缓解疼痛,也帮助患者了解自身体质状况,调整饮食喜好与生活型态,更有助于摆脱经痛梦魇。
中医理论中对于疼痛产生的机转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不通则痛」,另一种是「不荣则痛」。
「不通则痛」指的是气血运行不通畅,积滞于子宫而产生疼痛,而导致气血不通的常见原因有肝郁气滞、寒凝血瘀、热郁血瘀等,多半属实证;「不荣则痛」则为气血不足,子宫无法得到足够的气血濡养而产生疼痛,多属虚证。
中医治疗经痛
中医治疗经痛需依照个人体质状况而给予不同的治疗,因而需要从经期前后症状、经血形态、甚至是全身性症状与生活习惯进行全面了解,方能更好的掌握病人状况,对症下药。临床上可大致从以下几点做简单判别:
痛的时间:经前痛,多为「实证」,代表体内的病理产物很多;经期痛,实证或虚证都有可能;经后痛,多为「虚证」,表示妳的气血虚弱。
痛的部位:小腹正中间痛,多为「寒湿凝滞」,代表骨盆腔内寒气和湿气凝滞在一起;小腹两侧或单侧痛,多为「气滞血瘀」,可能因为久坐、过劳、或是情绪问题,导致正气无法推动血液运行,而产生阻滞或障碍,病位多属于肝;痛在腰际或下背,病多在肾;痛处固定者为血瘀;痛处不固定者为气滞。
痛的性质:刺痛为血瘀;隐隐作痛,揉按会舒服者为虚;疼痛剧烈,揉按会痛且抗拒者为实;持续作痛,疼痛甚于胀满者为血瘀;时痛时止,胀满重于疼痛者为气滞;热敷会缓解者为寒;热敷没改善甚至加剧者为热。
经血形态:血色偏淡为寒虚;血色鲜红者代表体内邪热很多;血色紫黯且血块多者为瘀血体质。图一可提供妳作为体质判断。
了解妳的体质
根据以上几点了解妳的体质状况,并可作为调整生活作息与饮食习惯的依据。例如:属寒性体质者不宜多吃冰品冷饮,热性体质者要避免熬夜,肝郁气滞者应学习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悦,虚性体质则不宜过劳或过度节食。
经前一周做穴位按揉,也能帮助缓解经痛!下一页跟着图解开始保养吧当然,若妳自行无法分辨体质,可在经来前一周开始用指腹揉按如太冲穴、三阴交穴、血海穴,以及子宫穴等4穴位,来缓解经痛。
建议因引起经痛及经期不顺的原因因人而异,若有上述烦恼的女性朋友,还是要经由专业的中医师来做正确的诊断、治疗和生活饮食调理。从根本来解决问题才能帮助妳和每月来潮的「好朋友」和好。
【注1】
•实证:内外界因素如六淫(风寒、中暑、湿气过度等)、疫情(流感、COVID -19或肠病毒等),情绪起伏过大,或有病理产物(如:痰湿、瘀血等)停滞,而导致的脏腑功能紊乱。
【注2】
•虚证:人体基本物质如阳气、营养、血液、津液等,因起居劳累、饮食不节、久病、失血或先天不足等原因而过度耗损。
来源:台湾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