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道逆流疾病为民众常见的肠胃道疾患,随着饮食精致化,其盛行率也逐年增加,曾有研究统计某小区其盛行率甚至可达到25%。
胃食道逆流的发生与文化经济阶层无直接相关,却是与个体常年饮食习惯(如高脂饮食或暴饮暴食)、工作劳累、缺乏运动、情绪精神状态、肥胖、怀孕甚至习惯性便秘有着密切的关系。
胃食道逆流的定义,依据蒙特娄定义(Montreal definition),是指胃中的内容物逆流至食道而导致不适的症状或并发症,诊断上主要依据其相关症状来判断。
其典型症状表现为心口灼热感或胃酸逆流,其他症状如反胃、腹胀、唾液异常分泌、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胸痛、慢性咳嗽或声音嘶哑、睡眠障碍、慢性喉炎也可能出现。
其症状可能会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工作生产力,甚至消耗医疗资源。在长期胃食道逆流的刺激下,会使得食道表皮细胞反复受到胃酸侵蚀而发炎,而使正常食道的细胞变成所谓的巴瑞特氏食道(Barrett` esophagus),导致演变为食道腺癌的机率增加。
胃食道逆流的原因
「下食道括约肌」为食道和胃相连处的一个抗逆流屏障。当进食时,下食道括约肌会松弛,使得食物及唾液进入胃部;当不进食时,下食道括约肌会维持着基础张力,具有阻隔作用,使得胃的内容物不至于逆流进入食道。
胃食道逆流疾病患者,常常是由于下食道括约肌弛缓、张力降低,而造成胃内容物异常逆流的现象。
另外,食道的蠕动异常或是收缩强度不够、食道黏膜本身的保护机转不良及胃排空的推迟,亦皆为致病的因素。
胃食道逆流的治疗方法
胃食道逆流疾病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生活型态调整、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治疗3个部分。
西药药物治疗方面,主要为氢离子帮浦阻断剂,此类药物具有胃酸抑制效果,可有效的抑制胃酸的分泌。也可使用的药物如H2受体阻抗剂、胃肠蠕动剂、胃黏膜保护剂。
中医如何治疗胃食道逆流
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中渐受重视,在中医学的理论认为,本病的发生机理主要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脾胃同属中焦,脾胃升降功能失常,中焦气机阻滞不畅,是胃食道逆流病的发病关键。诸因素致痰、气、瘀互结,胃失通降,而发生该病。
在临床上,中医常从辨证的角度着手治疗,诸多医家对于胃食道逆流证型探讨很多,归纳起来,常见的证型有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气郁痰阻型、胆热犯胃型、中虚气逆型、胃阴亏虚型及瘀血阻络型等。
也有医家从体质的因素探讨,认为有气郁、痰湿、气虚体质的人,在各种致病因素影响下容易患此病。
中医以「健脾和胃降逆」为基本的治疗模式。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中药对于中和胃酸、保护胃黏膜有良好的功效,例如海螵蛸、浙贝母、牡蛎、白及等。
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胃食道逆流患者除药物治疗外,也需要注意饮食习惯与生活型态的调整。饮食方面,应避免如柑橘类、西红柿、洋葱、油炸或高脂肪的食物、口味重及辛辣的食物、酒、咖啡、茶及香烟、甜食,尤其是巧克力、汽水、薄荷类等。
生活型态的调整,如减轻体重、吃适量及营养均衡的食物、减少腹压,不穿紧身的衣服或束紧皮带、避免在睡前2~3小时内进食,若夜眠中容易出现症状时,躺卧床上时抬高头部15~20公分左右,可减轻逆流现象的发生。
精神情志的调养在胃食道逆流病也相当重要。中医认为,「郁怒伤肝」、「忧思伤脾」,情绪的问题如抑郁、易怒、忧愁善思等,皆会影响人体脏腑的功能,所以保持心情的舒畅是很重要的,应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情,以利疾病早日康复。
来源:台湾长庚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