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科技的跃进,越来越多高科技检测仪器,能准确找出疾患。心脏有问题,会用心电图来检视,而眼睛有问题,竟也有「眼电图」帮忙侦测眼疾,能及早揪出「灵魂之窗」所受的伤害,得以尽早治疗降低伤害。
什么是「视网膜电位图」
新竹台大分院眼科部主治医师张逖文表示,所谓的「眼电图」,指的是「视网膜电位图」(Electroretinogram,ERG),是用来侦测不同神经元细胞在受到光刺激后所发出的电位讯号的检查工具。
36 岁的许小姐,日前开车时看不到对侧和隔壁车道的来车,半夜起床上厕所也会有看不清楚的情形,于是至医院看诊。经眼底检查,发现病患的视网膜有很多色素斑点沉积,利用视网膜电位图确认罹患「视网膜色素病变」(夜盲症)。
「视网膜电位图」检测原理
视网膜是一层由几百万个不同的神经元细胞所组成的感觉组织层。所有的光影与色彩进入眼球后,都会被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收,再转化成电位讯号由各个神经元传送到大脑,才能看得到影像。
张逖文进一步说明,不同的视网膜疾病会影响不同的神经元,使得这些电位讯号无法正常传送到大脑,导致视力出现问题。「视网膜电位图」在临床上可以分辨是哪个神经元出现病变,帮助医师诊断各种视网膜疾病。
手持式视网膜电位图检查仪可以提供病人更完整且舒适的视网膜检查。(图片提供 / 新竹台大分院眼科部 )
「视网膜电位图」检测对象
虽然常见的视网膜疾病,如视网膜剥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部病变等,在诊断上不太需要用到视网膜电位图;但对于复杂而少见的,如遗传性视网膜变性、夜盲症、色盲、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等的诊断,则扮演关键角色。
张逖文指出,有些癌症、营养不良、不明炎症或长期接受化疗等药物治疗的患者,可能会出现畏光、模糊、夜间视力不佳、不明眩光等问题,或是不明原因的视力障碍等状况,这时也会利用视网膜电位图来找出可能的病因。
此外,在一些视网膜剥离术后、视网膜血管阻塞、晚期的青光眼等病患,眼科医生也会利用视网膜电位图,客观的评估病人视网膜功能。新研究显示,对于糖尿病病人,视网膜电位图可以比现行的筛检工具更早发现视网膜病变。
来源:台湾健康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