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发现脖子有肿块、颈部淋巴结肿大要看哪一科?脖子肿块会痛、会滑动,有可能是鼻咽癌吗?需要手术切除吗?
来门诊的黄小姐,表情有点侷促不安,向著自己右边的脖子指了指,不发一语。
「这个已经多久了?」我一边触诊一边询问,「摸起来很硬、无法移动、表面不规则,看来並不是善类!」脑中开始盘旋各种可能的鑑別诊断。
「我也不知道,好像已经一阵子了……」她囁嚅著说,大概是感觉奇怪又有不好的预感,只是一直害怕来看医师。在我的解释与引导之下,迅速帮她做了问诊、理学检查与內视镜检查后发现,怵目惊心的鼻咽肿瘤盘旋在鼻咽深处。
「黄小姐,你这个可能需要切片检查,目前看起来有可能是鼻咽癌……」
脖子常摸到的 多是颈部淋巴结肿大
「医生,我摸到脖子上长了一颗东西……」,这是门诊常会听到的病人开场白。不管是洗澡摸到、健康检查发现、照镜子看到、去按摩的时候被师父摸出来,甚至是遇过小情侣「种草莓」在脖子上时,竟然就发脖子上有一颗东西……
其实,绝大多数摸到的颈部肿块都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我们的颈部天生就密布著大大小小的淋巴结,里面聚集著专门对抗病毒与细菌的淋巴球,可以过滤並消灭这些外来物的侵略,所以淋巴结本来就存在,只是变大被你摸到而已。
我常常跟病人说,你可以把淋巴结当成警察局,当你看到地区警察局扩编了霹雳小组、配置了直升机和重装甲,可以想像附近治安可能真的很糟,附近一定出了什么事情了!对照到身体上,不管是感染、发炎、癌症等,都有可能会让你的淋巴结进入扩大的「红色警戒」!
除了淋巴结 颈部肿块还有三种可能
脖子出现肿块还有很多原因,大致上可以分成3种类別:1. 先天性肿块、2. 发炎感染造成、3. 良性或恶性肿瘤。
1.先天性肿块
这类肿块是手术常看到的,也就是囊肿(Cyst)类型,包括腮裂囊肿(Branchial cleft)、甲状舌骨囊肿(Thyroglossal duct)、皮下囊肿(Dermoid)、唾液腺囊肿(Rannula)、黏液囊肿(Mucocele)等,其他还有些是血管异常变化造成,不过是少数。
2.发炎感染肿块
这类造成的多半是淋巴结的肿大,也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群。不管是感冒、鼻竇炎、中耳炎或是一些发炎性疾病等,都会让淋巴结这个小警察局需要「扩大编组升级」,甚至会感到发热疼痛。
3.良性或恶性肿瘤
门诊常见的是甲状腺肿瘤、口腔癌∕喉癌∕下咽癌的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唾液腺肿瘤,另外还有淋巴癌、神经髓鞘肿瘤、內分泌肿瘤,则是比较少见的。
1 分钟记住危险症状 4 招揪出病因不延迟
对於颈部肿块病人,医生在检查前总会多问几个问题,这些问题看似不相关,但透过医师的问答,能快速的鑑別诊断可能的原因。
如果是肿瘤,可能发生的的危险症状包括:体重减轻(没有减重的状况下,半年掉了 10% 体重)、口鼻出血、单侧耳鸣耳闷、张口困难、吞嚥困难、呼吸困难、声音沙哑;另外像是脖子肿大摸起来很硬、表面不光滑、无法滑动等,这些都会让合併癌症的可能性高度上升!
医师问诊以外,为了確保安全,更有详尽细致的各种检查,准确的判別病因,也能早点进行后续的处理。耳鼻喉科常用的检查 4 招包括:
第 1 招:理学检查摸摸看
透过专科医师触诊,肿瘤大小、硬度与弹性、固著度、是否疼痛、表面光滑程度,触诊就可以知道很多事
第2招:鼻咽喉內视镜让区域病灶无所遁形
透过门诊即可做、快速方便、免禁食、无痛的鼻咽喉內视镜,可以详细检查头颈部区域从鼻子、鼻咽、口咽、喉部、下咽的各种区域,藉以诊断或排除颈部肿块的癌症风险。
第 3 招:头颈部软组织超音波加上抽吸检查
超音波可以说是医师的透视眼,快速、无痛、方便,就可以直击肿瘤的位置,透过影像的判读,对於高度怀疑有病变的肿块 / 淋巴结,甚至可以加上细针抽吸检查,免开刀就可以初步知道诊断。
第 4 招:进阶影像与抽血检查
透过抽血检查感染和癌症指数,或是电脑断层(CT)、核磁共振(MRI)、正子摄影(PET)等进阶的检查,帮助我们鑑別诊断病灶,並决定处理的方式。
平日自我检查 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门诊上遇过很多是因为发炎感染造成淋巴结肿大的案例,长期追踪不处理也完全没有影响;也遇过 40 多岁的单亲妈妈,因为颈部肿块就诊,后来確诊是早期鼻咽癌,在化疗与放射线治疗后恢復良好。
我也遇过 60 多岁刚当阿嬤的大姐,因为前颈部肿大一直不以为意,经过检测后发现是甲状腺癌,经过手术切除后定期追踪,一切顺利;但也遇过颈部肿又硬又大,近年体重减轻无法进食,切片后发现是第四期后的下咽癌,已经无法手术,仅能靠著化疗免强尝试的个案
种种的经验告诉我,通常预后很好的都是早期发现的,透过照镜子或洗澡时的自我检查,一发现就马上就医,平日可养成习惯,观察自己是否有上述提到的危险症状,很多时候一时的警觉就成了一生的转捩点。因此如果自觉有异,建议寻找住家附近专业的耳鼻喉头颈外科医师,完整详细的检查与建议,相信可以得到妥善的处理。
来源:台湾健康网、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