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显性多囊肾(ADPKD)
自体显性多囊肾是一种体染色体显性基因变异的遗传病,盛行率约为1:400∼1000,为第4大造成末期肾病的原因,也是遗传疾病中造成末期肾病的大原因。
其典型的表现即是肾脏25∼30岁后会逐渐变大并不断地产生囊泡,破坏肾脏原有的生理结构,之后肾功能会逐渐恶化。
常见症状则是于腹部摸到肿块、腹胀、腰痛、血尿、尿道结石、感染及高血压。
因为是显性遗传,如果父母有一人带有多囊肾基因,子女便有2分之1的机率得到遗传。
一型多囊肾:PKD1基因位置位于第16对染色体的短臂(16p13.3),占多囊肾比率约85%,病人约平均54岁便会进入末期肾病。
二型多囊肾:PKD2基因位置位于第4对染色体的长臂(4q21),病人平均约69岁会进入末期肾病,较一型的表现来的较为温和。
诊断
临床上多囊肾的诊断多靠家族史及典型的影像表现,但是在30岁以下或家族史不明显的情况下,基因诊断是准确的方式。
根据研究指出,使用核磁共振于30岁以下的年轻人,若两侧的囊泡数目加总大于10个,则可达到100%的敏感度及特异性来诊断多囊肾。
一旦诊断多囊肾之后,便需要判断是否为快速进行性多囊肾,以积极治疗。
快速进行性多囊肾
以欧洲肾脏医学会所制定的标准:
(1)每年的肾丝球过滤速率(eGFR)下降大于5ml/min/1.73m2或过去5年平均每年下降2.5ml/min/1.73m2;
(2)肾脏总体积(TKV)每年增加大于5%;
(3)梅约(Mayo)影像分级为1C、1D及1E;
(4)病人年纪小于45岁但肾脏长轴大于16.5公分。
以上符合一项即可诊断为快速进行性多囊肾。
多囊肾的进程
治疗
和其他慢性肾脏病相同,多囊肾也需要生活上的调整,例如少盐、戒烟、运动、减重。控制三高(血压、血糖、血脂肪)。
血压的目标是130/85mmHg以下;血糖目标是醣化血红素(HbA1c)小于7%。
随着肾功能的下降,如肾丝球过滤速率下降至30ml/min/1.73m2,便须调整饮食的模式至低蛋白饮食。
药物治疗
Tolvaptan是一种口服、选择性的抗利尿激素(Vasopressin)V2受体拮抗剂。
在过去两个大型的随机对照研究证实Tolvaptan可以有效改善多囊肾病人囊泡增加及缓解肾功能恶化的速度,且早期治疗可能比晚期治疗的效果要好。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给予Tolvaptan的适应症为用于有风险进入快速肾功能恶化的多囊肾病人治疗。
台湾核准Tolvaptan的治疗需由肾脏科专科医师处方且需事先审查核准后使用。
Tolvaptan适用于多囊性肾脏病且肾丝球过滤速率大于25ml/min/1.73m2之慢性肾脏病成人患者,已出现病情迅速恶化迹象,用以推迟自体显性多囊性肾脏病之囊泡的生长及肾功能的恶化。
适应症
Tolvaptan限用于已出现病情迅速恶化迹象之第3期慢性肾脏病的18∼50岁自体显性多囊性肾脏病患者,且肾脏影像呈双侧弥漫性水泡,病情须符合下列至少一项:
一、排除其它如脱水、药物、感染、阻塞等原因所致:
1年之内eGFR下降≧5.0ml/min/1.73m2或5年内eGFR每年下降≧2.5ml/min/1.73m2
二、身高校正肾脏总体积(htTKV)符合Mayo分期1C至1E。
禁忌症
未成年(18岁以下)、怀孕、哺乳、青光眼、非多囊肝引起肝功能异常、无法校正之高血钠、脱水、无法感知口渴及补充水分、尿路阻塞的病人,不可使用Tolvaptan治疗。
注意事项
由于Tolvaptan 一开始会造成病人多尿的症状,病人很好于非上班日开始服用,并补充足够的水分,晚上若起床上厕所,也要记得补充水分。
病人需要定期回到门诊抽血,需注意肾功能、肝指数、尿酸以及电解质的变化。
肾功能可能于一开始会稍微下降,只需补充足够的水分,之后肾功能大多都会恢复,然而若下降大于20%,则可能需要暂停药物。
若肝指数上升高于正常值的3倍以上,则需要停药。
若尿酸值上升高于10mg/dl以上,则可能需要加上降尿酸药物。
自体显性多囊肾是常见造成末期肾病的遗传疾病,其主要症状为血尿、尿路结石、腹胀及腹肿块,虽然目前仍无法治愈此疾病,但早期接受适当的治疗仍可以减缓其症状及肾功能恶化。
来源:台湾长庚医院、侵删